AI设计工具导航网站收录标准与要求
第一章 总则
1.1 目的与宗旨
本收录标准旨在为AI设计工具导航网站建立专业化的AI工具筛选机制,确保平台收录的所有AI设计工具具备创新性、实用性和可靠性,为设计师、创意工作者和AI技术爱好者提供高质量的AI设计资源集合。
1.2 适用范围
本标准适用于所有AI驱动的设计类工具和资源,主要涵盖以下AI设计应用领域:
- AI图像生成与编辑工具(如DALL·E、Midjourney、Stable Diffusion等)
- AI辅助设计工具(如Adobe Firefly、Canva AI等)
- AI视频生成与编辑工具(如Runway、Pika等)
- AI 3D模型生成工具(如Kaedim、Masterpiece Studio等)
- AI设计辅助工具(如UIzard、Figma AI等)
- AI设计学习资源(教程、模型、数据集等)
1.3 基本准则
所有申请收录的AI设计工具必须满足以下核心原则:
- AI技术真实性:必须真实应用AI技术而非简单自动化工具
- 设计领域专业性:专注于设计创作相关应用场景
- 输出质量可靠性:生成结果达到专业可用标准
- 技术创新性:体现AI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
- 用户体验友好性:界面交互符合设计师工作习惯
第二章 详细收录标准
2.1 AI技术标准
2.1.1 技术真实性
- 必须明确说明采用的AI技术类型(如生成式AI、计算机视觉等)
- 需披露基础模型信息(如基于Stable Diffusion、自研模型等)
- 禁止伪AI工具(仅规则引擎或模板填充)
2.1.2 模型性能
- 图像生成工具输出分辨率≥1024×1024
- 文生图工具支持多风格控制
- 视频生成工具最少支持3秒连贯片段
- 3D生成工具需支持可编辑网格输出
2.1.3 训练数据
- 需声明训练数据来源
- 具备版权清理机制
- 支持数据偏见检测与修正
2.2 设计功能标准
2.2.1 创意生成能力
- 支持多模态输入(文本/图像/草图等)
- 提供创意方向控制选项
- 生成结果具备足够多样性
- 支持迭代优化与精修
2.2.2 专业适配性
- 输出格式符合设计工作流(PSD/SVG等)
- 支持图层/通道等专业元素
- 提供设计规格参数控制
- 与主流设计软件兼容
2.2.3 协作功能
- 支持团队协作工作流
- 提供版本管理
- 具备设计反馈整合机制
- 支持API接入企业系统
2.3 用户体验标准
2.3.1 交互设计
- 提供直观的提示词建议
- 具备实时预览功能
- 操作流程符合设计习惯
- 学习曲线平缓
2.3.2 输出控制
- 提供生成参数精细调节
- 支持种子控制
- 具备多方案对比
- 可保存创作历史
2.3.3 移动体验
- 核心功能移动端可用
- 触控操作优化
- 移动端生成速度达标
- 跨设备同步支持
第三章 优先收录标准
3.1 技术创新类
- 应用前沿AI技术(如扩散模型、多模态大模型等)
- 解决设计领域特定痛点
- 获得技术专利或学术认可
- 具备独特的生成控制方式
3.2 专业深度类
- 支持专业设计规范
- 提供行业特定模板
- 具备设计系统整合能力
- 输出可直接用于商业生产
3.3 生态友好类
- 支持主流设计软件插件
- 提供完善的API文档
- 开放部分模型微调能力
- 建立开发者社区
3.4 用户体验类
- 中文界面与文档完善
- 提供详细使用教程
-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
- 响应速度行业领先
第四章 禁止收录情况
4.1 技术违规类
- 使用未授权数据训练
- 无法提供版权合规证明
- 存在严重生成偏见问题
- 模型泄露风险较高
4.2 功能缺陷类
- 核心生成功能不稳定
- 输出质量持续低下
- 缺乏基本的内容审核
- 存在严重技术局限性
4.3 商业不当类
- 隐藏收费或欺诈行为
- 免费试用设置过度限制
- 用户数据商业化滥用
- 虚假宣传技术能力
4.4 伦理风险类
- 可生成侵权内容
- 深度伪造滥用风险高
- 无内容安全过滤机制
- 可能造成行业危害
第五章 审核与维护机制
5.1 审核流程
- 技术验证:确认AI技术真实性
- 功能测试:全面评估各项设计功能
- 质量检查:输出质量专业评审
- 安全审计:数据与版权合规审查
- 用户体验:多角色使用测试
5.2 动态维护
- 每月技术复审(模型更新跟踪)
- 季度功能评估(新特性检查)
- 用户反馈快速响应(24小时机制)
- 行业趋势季度调整(分类优化)
5.3 退出机制
- 技术落后且无更新超过6个月
- 用户差评率持续高于15%
- 出现重大安全事故
- 违反平台规定的其他行为
第六章 附则
本标准由AI设计工具导航审定,将根据AI技术发展和设计行业需求每季度进行修订,最新版本以官网公布为准。我们期待与全球优秀的AI设计工具开发者合作,共同推动AI在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