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6日,"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"(WAIC 2025)在上海盛大开幕。与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大会最显著的特色是AI技术从高深莫测的概念演示转向了实用可及的产品应用。
AI教父抛出终极之问
在大会主论坛上,被誉为"AI教父"的杰弗里·辛顿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:"数字智能是否会取代生物智能?"这个问题标志着AI发展进入了新的思考阶段。
然而,更为现实和紧迫的问题是:AI能否真正融入产业和社会,创造出可验证的实际价值?这也成为了WAIC 2025最具实践意义的焦点话题。
现场展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——擎朗科技的机器人已经掌握了调酒技能,梅卡曼德的机器人能够熟练地叠衣服。参观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,能够真正触摸和体验的AI终端产品越来越丰富了。
大模型技术加速落地
走进世博展览馆H1馆,仿佛置身于AI能力的大观园。谷歌、阿里巴巴、华为、腾讯等科技巨头齐聚一堂,AI六小龙、北斗七星、科创八杰等新兴企业也纷纷亮相。
在参展企业与专业观众的交流中,"国产化突破"、"开源生态"、"多模态技术"和"产业下沉"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。
多模态技术竞争白热化
阶跃星辰将"中国好声音"的经典座椅搬到了展台现场,观众只需扫码就能体验AI Rap音乐创作,其展台后方"多模态卷王"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。
阶跃星辰表示,随着大模型技术步入推理时代,优秀的大模型需要具备强智能、低成本、可开源和多模态四大特征。他们升级后的新一代基础大模型Step 3在国产芯片上的推理效率最高可达DeepSeek-R1的300%。
垂直领域应用深度融合
从AI办公助手、智能营销到智慧能源、数字基础设施、工业制造,大模型正在加速向各个垂直领域渗透。WAIC 2025的一个重要变化是,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大模型通过场景化应用和数据深度融合,正在重塑产业效率和创新模式。
星环科技从大数据平台起步,现已转型为AI基础设施供应商。在其新一代AI基础架构中,用户可以通过拖拽连接知识检索、大模型、模型上下文协议及业务系统等模块,快速构建专属的智能应用。
人形机器人展现具身智能
如果说大模型是AI理解世界的大脑,那么具身智能就是它进入物理世界的身体。从虚拟仿真到现实应用,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AI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。
机器人格斗赛引爆全场
在宇树科技的展台上,一场激动人心的人形机器人拳击比赛正在进行。四台宇树G1人形机器人化身"钢铁拳手",在擂台上展开精彩对决,流畅的动作和敏捷的攻防转换展现了仿生技术的魅力。
人机对话展现智能交互
智元机器人的展台则更注重展示人形机器人的"智慧大脑"。其自主研发的启元通用具身大模型获得了本届大会的最高奖项SAIL奖。现场,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与灵犀X2人形机器人进行了精彩的人机对话,展现了超出预期的交互能力。
AI终端设备百花齐放
作为连接智能世界的重要入口,AI技术正在推动智能手机、智能眼镜、个人电脑等设备实现形态和功能的全面升级。
AI眼镜成为新宠
在智能终端展区,AI眼镜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产品类别。实时翻译、内容检索、AI拍照、演讲提词等功能让这个仅重几十克的设备成为真正实用的个人AI助手。
商汤科技展示的AI眼镜配合其新升级的日日新V6.5大模型,能够实时识别和解释用户看到的画面内容,让"看、说、记、想"成为现实。
从记录到解放的技术愿景
在"出门问问"展台,一场独特的艺术展展示了AI技术如何从微观视角记录个体记忆。AI录音设备可以延展灵感时刻,AI眼镜可以记录生活点滴——这些都体现了人工智能"记录和解放"人类的技术愿景。
挑战与机遇并存
尽管AI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,但现实挑战依然艰巨:端侧大模型受制于能耗和算力限制;AI功能与用户真实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;终端生态碎片化严重,各种应用、系统、设备之间缺乏有效整合。
如何推动AI技术与终端产业深度融合,创造出具有持续进化能力的下一代智能终端,仍是全球从业者面临的核心挑战。
不过,从WAIC 2025的展示来看,AI正在越过概念验证阶段,进入更加确定和可追溯的产业周期,开始真正解决健康、生产、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实际问题。在不太遥远的未来,AI或许能够提供更多令人惊喜的答案。